English

上海交大捧出“厚礼”

2000-02-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蒋宏 我有话说

数学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性思维的基础和创新意识的发端。专业技术加上数学思维与数学技术,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就会更强。

正当国际“数学年”到来之际,上海交大的师生们捧出了“数学实验”这一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0年定为国际数学年,是因为数学科学的广泛应用已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现实生活。而且,数学技术在未来的科学技术中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之一。然而,与“万物皆数”的外部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数学本身让人敬而远之。正如中科院李大潜院士指出的:“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了数学以后却不会用。”

专家们认为,困扰我国数学教学的几大问题是:在观念上,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传授知识;在内容上,重古典轻现代,重理论轻应用,重演绎轻归纳;在评价体系方面,重卷面考试轻案例研讨。多年来,我国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变化甚微,不能反映“数学技术”这一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当代科研与实践中的应用。

为此,我国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之一——上海交大从1990年开始,积极探索数学教学中教的实践环节,并从1996年起,全面推进“数学实验”这一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试行。

所谓“数学实验”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学习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例如,让学生从提出实际问题入手,由教师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基本原理和应用软件,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多种角度运用各种数学技术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进行答辩与总结。“数学实验”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教学。项目组设计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CT图像重建代数方法”、“库存系统仿真方法”、“建筑工程公司投标决策分析”、“人寿保险费额的确定”、“微积分教学与软件演示”等案例均得到有关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数学实验”改变了数学教学中的单向灌输模式,改变了由公式定理的推导、套用和手工计算作为考试唯一依据的办法,而是以课题、研讨、数学建模、报告、答辩进行综合考核,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不能只会批卷子改本子,必须自己首先学会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并且要善于在社会生活中选择案例。

经过数年努力,上海交大的“数学实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通过对试点班和自控系大一、大二学生的调查,记者得到两组数据:首先是“数学实验”完成案例报告情况,出色占15%、较好45%、一般30%、较差10%;第二,学生对“数学实验”的看法:很欢迎占30%、欢迎50%、无所谓15%、不欢迎5%。他们在“数学实验”课反馈表上写道:“我们忽然觉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紧密——概率广泛地解决着决策分析,矩阵可以用于破译密码……”,“过去我为自己单一的思维模式而焦虑,现在我为自己能多角度地应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多了一份自信”。一些同学认为,这是我们梦想中的大学教学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避免了数学课的枯燥乏味,使我们对数学有了更多的亲近。

“数学实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1994年起,上海交大每年在上海市和全国大学数学建模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近年来他们还组队参加在美国进行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已连续两年获得全美竞赛一等奖。据悉,上海交大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还将进一步实施数学教学改革,一批有关“数学实验”的新教材也将陆续出版或再版。

“数学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理性思维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发端。专业技术加上数学思维与数学技术,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就会更强。”上海交大理学院数学系主任叶中行教授的看法,得到正在致力于完善并推广“数学实验”这一教改成果的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